金秋的北京,苍山巍峨,长城雄峻。代表世界高铁最高技术水平的时速350公里智能高铁呼啸而过,驶向“双奥之城”。
回望百年历史,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百年京张见证了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110多年前,京张铁路打破了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断言。如今,京张高铁成为中国铁路从“追赶”走向“领跑”的象征。
智能京张正飞速驶向未来。
从“人”到“大”,见证历史变迁
长城脚下,青山环抱中的青龙桥站,见证着京张铁路从“人”到“大”的历史性变迁。
1905年,詹天佑创造性地将人字形铁路首次运用在我国干线铁路上,还创新了长大隧道施工工法——竖井法。
这座始建于1908年的青龙桥站,曾因人字形铁路而闻名。如今,京张高铁在其下方4米处穿越“人”字而过,成就了百年京张的立体交会。
京张高铁全长174公里,起点位于北京北站,一路向北穿越居庸关长城、水关长城、八达岭长城,跨越官厅水库,最终抵达2022年北京冬奥会另一举办地张家口。
清华园隧道是京张高铁的关键工程之一。隧道在5.4米的地下,与北京地铁10号线、15号线、12号线相交而过,并行地铁13号线,还要下穿7处重要城市道路和88条市政管线……
“实现这么大体量的盾构施工,误差还不超过1毫米,就好像在人体的众多动脉之间做手术。”京张城际铁路公司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铁路的起点。如果没有这个起点,我们无法站在综合国力飞速发展的‘肩膀’上,谋划中国高铁凝聚在‘1毫米’之上的精细与跨越。”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京张高铁总体设计师王洪雨说。
创新引领,缔造“智慧之途”
作为世界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铁,京张高铁从建造到运营,时时处处都在彰显着智能元素:BIM仿真应用、站车智能引导及环境智能调控、可在零下40摄氏度高寒环境下运行……智能京张高铁集中呈现了我国铁路发展的最新成果,给旅客带来惊艳的出行体验。
到点自动开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停车、停车自动开门……作为世界上首条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实现自动驾驶等功能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堪称“最聪明的高铁”。
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位于地下102米深处。这是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八达岭景区、保护长城和人字形线路等多种目的统筹协调的结果。两项世界之最因此诞生:世界上埋深最深、规模最大的暗挖地下高铁车站。
披荆斩棘,助力冬奥梦想
离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行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京张高铁的开通,为北京冬奥会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张家口至北京列车最快运行时间由3小时7分钟压缩至47分钟。
除了速度之外,京张高铁还有很多细节让大家更好地感受冬奥魅力。
列车内随处可见奥运元素和人性化设置。智能型复兴号车体外电子面板增设了座位号标识,旅客在车厢外就能知道自己的座椅离哪个门更近;车厢内自动灯光调节系统可根据外部阳光强度自动调节光线亮度。奥运版复兴号的车厢内还专门设置了媒体车厢、无障碍车厢,车厢连接处专门设计了滑雪板存放处,旅客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存取滑雪板。今后,旅客还能在车上随时观看奥运赛事直播。
京张高铁太子城站是奥运历史上首座直达比赛核心区的高铁站,不仅满足奥运赛事运输保障的需求,还将服务当地冰雪产业的发展。
智能京张,展现“硬核”担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京张高铁也在奋力答好“疫情大考”的答卷。挖掘机日夜轰鸣,工程车往来穿梭,工人加紧施工……京张高铁相关配套工程持续推进,建设者们热火朝天,一股“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的春潮在激荡。
为了中国人的冬奥梦想,铁路人在疫情防控期间一刻也没停歇:6月9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点配套交通工程——京张高铁延庆支线联调联试工作启动;7月17日,京张高铁延庆支线通信信号工程顺利通过初步验收;8月5日,京张高铁太子城站客运枢纽工程成功封顶……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坚持疫情防控和高标准高质量管好用好京张高铁同步推进,确保京张高铁配套工程如期通车,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为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作出铁路人应有的贡献。
“我们将通过服务冬奥会测试赛以及智能京张通信5G贯通的体验运营,不断完善改进各项服务设施,持续提升运营和服务品质。”北京局集团公司客运处负责人许盛刚说。
京张高铁的开通,不但对冬奥会配套设施建设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而且对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增进各地之间的人员往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
高铁来了,冬奥近了,明天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