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后,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票选出了心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中国高铁高居榜首,成了他们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产”。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9万公里以上,远超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之和。
其实,日本1964年就拥有了世界首条高铁,法国、德国分别在1981年、1991年建成了自己的首条高铁线路。而中国第一条高铁秦皇岛至沈阳客运专线2003年才开通运营,当时中国还没有高铁技术,全靠引进。不过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2017年6月,中国就拥有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标准动车组,这标志着中国铁路技术装备达到了“领跑世界”的先进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时谈的最多的合作项目之一就有高铁,他称赞,高铁动车体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在“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也是“抢手货”。目前,中国高铁已经在泰国、巴西、墨西哥、俄罗斯、尼日利亚等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并实现了合作。
中国高铁何以能在短短十余年间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这与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密不可分。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培育出了包括中国高铁相关企业在内的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期间,在中铁装备盾构机总装车间作出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长客股份”和“长春一东”两家国有企业考察时反复强调,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国有企业要有制度自信。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把制造业搞上去,创新驱动发展是核心。我们要向全社会发出明确信息:搞好经济、搞好企业、搞好国有企业,把实体经济抓上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关键还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近年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实现了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定义。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工程师、研究员赵红卫曾介绍,2004年后,我国研制生产的“和谐号”是基于一定软件开发平台来完成网络系统软件的设计,而2017年面世的“复兴号”采用的是中国自主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这是中国自己打造的研发平台、实验平台和制造平台,在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未来将会继续自主化、标准化、系列化发展,以“个性化定制”的动车组成套技术和产品,拓展国际市场,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去”。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决定我们前进的方向。当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4.01公里长的老关角隧道修了25年,很多铁道兵长眠在了高原;5年前,老关角隧道完成历史使命,新关角隧道正式通车,这条32.6公里长的新隧道的修建只用了7年。
更让许多人想不到的是,青藏线格尔木至拉萨段还是一条“数字化智慧铁路”,58个车站中有51个实现无人值守,是中国铁路人力投入最少的区段,运输指挥和管理均已实现远程化、信息化、智能化,全程远程列车调度、道岔融雪设备、智能机器人巡检牵引变电所……恍如科幻的场景,已经走进了现实。现在,格拉段电气化工程已经列为中国铁路总公司今年铁路建设新开工项目,建成后,格拉段将具备运行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的能力,意味着青藏铁路也将迎来动车时代。
据统计,自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至2018年,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由2005年的126万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3368.7万人次;旅游收入由2005年的19.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490.14亿元;2018年,西藏自治区GDP总量超1477亿元,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前的5倍。
而随着青藏铁路的扩能改造和新建铁路的修建,青藏高原向外辐射的西部铁路网正在形成“东接成昆、南连西藏、西达新疆、北上敦煌”的枢纽型路网结构。这又会为中国带来怎样的机遇与变化,值得期待。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时说,希望高铁建设再接再厉、创新驱动,继续领跑、勇攀高峰,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而今,中国中铁拥有有效专利5964项,推动中国技术标准国际化,打造了“中国高铁”“中国大桥”“中国隧道”“中国装备”等一系列亮丽的国家名片。这些年,中国铁路的成就,实实在在地证明了大国科技创新的坚定步伐与道路自信。(中国西藏网文/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