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乌蒙山脉,逶迤磅礴,云海腾波。沪昆铁路车流滚滚,以强劲动力持续点燃西部山区发展引擎。 沪昆铁路昆明至贵阳段原称贵昆铁路,是联系云、贵、川三地的钢铁大动脉,也是运送西南物资通达全国的钢铁巨龙,对加快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沪昆铁路云南段电气化开通30周年,云南铁路供电人用忠诚和担当绘梦、逐梦、圆梦,跑出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加速度。
动力加速度绘就美丽梦想
长期以来,受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影响,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成为制约云南省经济发展的短板。20世纪80年代,随着沪昆铁路云南境内宣威至昆明段电气化改造工程开工,昆明供电段和云南铁路供电人伴随着这段铁路的电气化进程应运而生。
1990年7月17日,沪昆电气化铁路顺利开通,成为云南省第一条时速超过70公里的电气化铁路。这条铁路在云南省内率先进入电力时代,为云南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9年10月18日,沪昆铁路云南段经提质改造,原电气化铁路新增运能1500万吨,乌蒙山脉也敞开怀抱迎接复兴号呼啸而来。
30年来,沪昆铁路亲历了云南电气化铁路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伟大跨越,见证了云南铁路供电人从绘梦到逐梦再到圆梦的生动实践。
每每看到“绿巨人”奔驰在自己建设、维修和养护的沪昆铁路上,昆明供电段宣威供电车间的接触网工张发奎总是感慨万千:“国家发展越来越好了,建设高标准铁路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了,作为铁路人真的感觉很幸福!”
他的同事严平对速度的提升更加印象深刻:“以前,从昆明到曲靖需要5个多小时,2007年双线电气化改造后,缩短为1个半小时,如今乘坐复兴号只要35分钟,有时想念家乡味了我就打个‘动的’回曲靖吃碗卤饵丝再回昆明。”
在云南铁路供电人的努力下,沪昆铁路经过动力变革、效率提升后,人们出行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大幅降低,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得以迅速拉近,交通红利给山高谷深难出行的人们送去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技术与标准筑牢逐梦根基
2005年,站在供电专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昆明供电段对原有的检修网设备检修模式进行改革,沪昆铁路供电设备迎来了一次全面质量提升。
当时,沪昆铁路贵昆段线路大都穿行于深山峡谷中,桥梁多、隧道多,职工们一直采用以工区为单位的计划“天窗”周期修方式作业,但随着复线铁路开通,线路速度、运能的不断提升向牵引供电提出了更高、更快、更安全的要求,维修任务也更加艰巨。
第一代供电人没有退缩,他们提出了“集中修”改革的设想。一群用智慧逐梦的青年人以沪昆铁路为试点,边学边干,从劳动组织、生产结构、作业方式、规章制度入手,分层实施以车间为单位的“集中修”,“值检分开、巡修分开、修验分开”的模式,让作业整体综合效率提高了30倍以上。
以“集中修”探索成果为起点,一代又一代供电人秉承着敢破敢立、开拓创新的精神,前承后继地在成昆铁路电气化改造、沪昆铁路大修、南昆铁路大修和云桂铁路、沪昆高铁等各个铁路供电检维修阵地发挥作用,用智慧和力量攻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高地。
全国首届“最美铁路人”、全路技能大师、昆明供电段接触网工代云华对标准和技术有着执着的坚守和追求:“崇尚标准、崇尚技术是我们攀高行远的保证,中国铁路发展越来越领先、越来越智慧,我们作为其中一员,一定要在观念上、行动上做好准备,以便迎接更艰巨的挑战和更美好的未来。”
随着科技的进步,肩抗手提的时代已退出历史舞台,随之登场的是:精准化、科学化检测设备的“千里眼”——“6C”系统;实现远端监控设备状态、操控设备动作的“顺风耳”——远动控制系统;整合式、精益化实施生产信息、缺陷信息管理的“全能王”——信息化管理系统、新技术层出不穷……
乘着中国科技发展的东风,云南铁路“智慧供电”正在让旅客出行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路上大踏步迈进。
传承与发展铺就圆梦坦途
“以前条件哪有现在好,经常都是开水泡面条、卤腐下馒头,生产生活困难重重,但我们仍然一心只想把工作干好!”杨林接触网巡检工区接触网工王惠民是从沪昆铁路走出来的第一批供电拓荒人,“哪里需要就去那里”是他职业生涯的全部写照,只要有新线介入,就总有像他这样的一群“老贵昆”主动请缨。
这群如同“蒲公英”种子一样的“老贵昆”,不断把“吃苦不言苦”的精神代代相传,源源不断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传帮带”作用。
“我们从贵昆铁路起步,随着后面接管范围越来越大,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被培养成才,一大批科研创新项目也取得了进步。说实话,看到现在的年轻人成长得这么好,我感到非常骄傲!”昆明供电段职教科科长、“老贵昆”王述江一边回忆,一边感概。
正如王述江所说,沪昆铁路电气化发展30年,既是云岭供电人的如歌岁月,也是云南铁路供电事业的美好诗篇。30年来,每一尺导线、每一根接触网杆上,都镌刻着云南铁路供电人绘梦、逐梦、圆梦的时光印记。